放眼中国废钢铁产业 在危机之中找到生机

2016-9-23   来源:《资源再生》编辑部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十二五”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在应对市场急剧变化、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方面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国际钢铁协会(WS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较2014年下降2.8%至16.23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下降2.3%至8.038亿吨、为三十多年来首次下滑。

        中国废钢的产生量及消耗量也均为世界第一,但废钢的应用量却远低于全球50%的平均废钢比、而仅为10%左右——如不计中国,则全球废钢比上升至36.7%,这也正是中国废钢行业举步维艰的主因。

        日前,本刊就中国废钢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对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斌进行了专访。

        正确辨识危机形成的原因

        化解逆境的奋争一直未曾消歇

        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2015年对于中国钢铁产业、废钢产业,乃至世界钢铁产业、废钢产业而言,都是一个必将“留名青史”的转折之年。

        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在以8.038亿吨年产首胜全球所有国家、全球占比首次过半至50.3%的同时,首次惊现负增速。

        2015年全球钢铁需求仅为15.13亿吨,为时隔6年后首次减少;12月全球钢企的开工率仅为64.6%,比2014年均值73%下降近10%;12月中国产热轧钢价格每吨仅258美元、同比下降48.7%,全球钢铁产品价格持续暴跌。

        2015年中国废钢消耗总量8330万吨,同比减少500万吨;全年降价40余次、累计降低500~700元左右,降幅达44%——既往废钢价格有跌有涨,本年废钢价格只跌不涨!

        2015年中国进口废钢量再次减少23.6万吨至232.82万吨,碎不锈废钢、碎铁合金废钢分别略增2.83万吨与8万吨,但普通废钢锐减至222万吨——自2009年创1369万吨历史最高记录后,中国进口废钢量便一路逐年递减。

        2015年中国炼钢综合废钢单耗104 Kg/吨,同比下降3 Kg/吨;废钢比为10.4,同比下降0.3%;电炉钢比7.3,同比下降0.6%。

        2015年纳入中国废钢协会统计范围的89家主流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45100万吨,同比减少2507万吨;废钢消耗量为3789万吨,同比减少405万吨;炼钢废钢综合单耗82.85 Kg /吨,同比下降3.82Kg /吨。

        其中,转炉废钢单耗 66.18Kg /吨,同比下降1.52 Kg /吨;电炉废钢单耗365.83 Kg /吨,同比下降1.7Kg/吨;废钢比8.3、电炉钢比5.6均为历史新低,即使废钢比最高的宝钢、沙钢也较2014年有所下降,分别仅为16.2与16.4。

        就废钢应用而言,全球废钢比最高的土耳其几乎全部采用电炉炼钢,年产3000多万吨钢材中90%源自废钢生产;美国年产近9000万吨钢,废钢比约75%;欧盟28国产钢1.662亿吨,平均废钢比约51%;日本年产粗钢1亿吨,废钢比也达到了33~34%。

        就此李树斌认为,中国废钢的应用比较低主要源自三大因素:首先是粗钢产量与废钢产量增长比例不匹配;其次是国家在“十二五”之初取消了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再次是对电炉炼钢的电价没有优惠。

        “虽然2014年增速首次低于全球平均速度,但此前自1996年突破1亿吨年产量后、中国粗钢产量一直呈两位数超速增长,问题是在此期间废钢的产生量却远远没有跟上粗钢的产生量。”

        国际上钢铁积蓄量(钢材在没报废之前的全部累积)与废钢产生量的比例通常为2~3%。如以中间值2.5%计,中国当前70多亿吨钢材积蓄量每年可产生1.6~1.7亿吨的废钢;据此,到“十三五”末中国的100亿吨钢材积蓄量将有望产生2.4~2.5亿吨废钢。

        到2015年末,中国钢铁积蓄量已达到70多亿吨,废钢产生量1.6亿吨左右:“但目前可用于主流钢企的废钢只有8500多万吨,还有1000~1500万吨废钢用于铸造企业,其余6000多万吨则被非主流钢企用掉。”

        以报废汽车产生的废钢为例,统计显示中国汽车的保有量为1.4亿辆,加所有尚未登记车辆约可估算为2亿辆。按国际通行7~10%的报废率计,即便中国每年1400万辆左右报废汽车都以报废1辆小型汽车产生的0.8~1吨废钢计算,年报废汽车废钢总量应在1400万吨左右,但实际却仅为200万吨,相差甚远。

        而优惠政策的取消,则直接导致了废钢行业的税务加重,废钢加工企业的积极性明显受挫,同时在废钢价格走势上也反映明显:2010年末每吨废钢价格为2800元,2011年5月已高达4000元,但到9月便降为3000元,并就此一路下滑,到2015年末为800~900元/吨,到2016年4月份触底反弹。

        事实上,基于对工业基础产业的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及资源综合利用,2009~2010年间废钢企业先后享有70%和50%的退税,但企业利用政策虚开发票等偷、漏税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了优惠政策的被取消。

        此后废钢企业统一按17%增值税进行征税,废钢产业就此弱势下滑,不仅生产经营压力加大,而且资金短缺、价格低迷,行业整体亏损严重。

        有鉴于税收政策对废钢行业的巨大影响,优惠取消后,中国废钢应用协会一直会同多家行业协会向国家相关部委转达企业诉求,不仅联络了钢铁企业人大代表提写议案,还邀请两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递交报告。

        几经努力,4年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6月24日联合发布财税[2015]78号文件,对于报废汽车、报废摩托车、报废船舶、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农机具、报废机器设备、废旧生活用品、工业边角余料等产生和拆解出来作为炼钢炉料的废钢铁,自2015年7月1日起可享受30%的退税。

        因此前车之鉴,百家准入企业于2015年10月29日正式签署了应有关部委要求、由废钢协会牵头起草的《废钢铁加工行业自律公约》,期冀以此来防患于未然。

        “这个公约的签订,加强了废钢行业的自律和自我监督,着力避免弄虚作假、虚开发票的行为,切实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财税优惠政策;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一些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对推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李树斌就此特别指出,78号文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废钢加工企业的积极性,但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退税的比例偏小,有些省市退税政策还没有落实。

        以废钢价格每吨1000元为例,按销售额17%上缴增值税、再以税款比例30%退回,每吨实际退回企业51元,再折去仍需上缴的资源税等其他税、费,真正返到企业手里的已微乎其微。

        此外,因各地税务机关对于政策的理解及执行力度的不同,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也不相同,存在有不同地区征税、税点不同的状况。

        “一些地区补贴力度大、相对税率很低,有些企业就会到这些地方进行异地缴税。”李树斌说:“即便如此,总体上看:真正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的企业却仍然很少。”

        今年7月,正值财税[2015]78号文件实施一周年之际,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对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的前4批151家企业中的140家进行了专项调研,结果显示:仅有47家企业享受到了退税政策,但所占比例仅33%,而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开始执行。

        就此李树斌强调:事实证明,78号文件的退税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达到有效促进废钢应用的目标,炼钢所用废钢退税比例应达到70%为宜,而且政策实施的企业覆盖范围也要至少扩大到80%。

        他透露,目前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正在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竭尽全力为废钢企业争取更多更加有利的政策。

        对于钢铁行业用电问题,李树斌指出:当前电炉生产用电价高,废钢炼钢相比铁矿石炼钢的吨成本高出200~300元,因此,钢企并不青睐使用废钢。

        “在钢铁价格多年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不仅多数电炉钢厂都建起了高炉,而且电炉生产也日趋转炉化,以吃铁水为主,甚至将既往采用废钢降温的工艺也改为铁矿石降温。”

        “废钢是清洁原料、回收率高,消耗相同的热量,加纯净废钢的产出率为95%~96%、而加铁矿石的产出率仅65%~66%。但即便如此,很多企业还是选择不用废钢。”李树斌说:“废钢是绿色原料,是可再生的;铁矿石是原生的,不可再生的;废钢会越来越多、铁矿石会越来越少,这个道理众所周知,但现实的生存压力却让企业做出了相反的选择。”

        李树斌的意见代表了业界的主流思想,但与此同时他也坦承,要想改变这个状况绝非朝夕之功。

        事实上,2016年废钢价格虽有升有降,但含税价格一直在1200~1300元/吨低线运行,可谓遍地商机;但即便是在废钢价格连年持续下跌的形势下,却仍未能够刺激起钢企多用废钢的积极性,重重危机依然未能化解。

        危机中的些许生机

        迷茫中要看清前方的路标

        2015年6月30日,时在法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宣布,中国政府已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

        《公约》根据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任确定了中国到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此外,随着对环保的日渐重视,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以及碳排放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未来有望实现钢厂对成本、环保、能源三笔账予以综合评估。

        就此李树斌指出,“十三五”是中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期间虽将不再新建钢铁产能,但钢铁工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节能减排环保治理、发展绿色钢铁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他认为,虽然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已然达到峰值并开始进入下降阶段,且三年后粗钢产量将由目前的近9亿吨压缩至7亿吨,但在未来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废钢行业仍有望迎来一个新的机遇转折期。

        “2017~2018年将开启一个汽车报废高峰期,报废汽车数量自此开始将显著增加,加之近年国家对于报废汽车补助有了进一步提高,废钢量有望大幅提升,届时或可倒逼钢企多用废钢。”随着政府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大力推进,作为重要节能、载能资源的废钢产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崭新的格局与机遇:“多用废钢、少用铁矿石有利于降低环境费用和能源费用,提高废钢比将是大势所趋。”这是李树斌的判断。他强调,“十三五”不仅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同时也是废钢铁行业冲出困境的重要转折期。钢铁行业在“十三五”时期主要是围绕供给侧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搞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就此李树斌提出五点建议:

        以废钢加工配送为主、带动其他再生资源品种,采取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与大企业实行联合重组,借助资本优势扩大规模、激活经营市场,增强企业生存和抗风险能力;精准化管理、精细化经营,靠废钢资源自循环获得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生存空间和竞争能力;身为绿色资源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加工、绿色制造,实现全行业绿色发展;努力完善产需共赢的产业链,以此推动废钢行业的生产与发展。

        “要完善和做实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利用好国家已发布的产业政策,获得生命力;利用优质服务和优质、优价,获得生存;利用市场空间拓展业务,获得新的生机。”那么:“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集约发展,应是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推进废钢铁产业化、产品化、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进程。”

        李树斌表示,废钢资源在废钢加工配送企业的自循环与深加工已在协会挂牌的20余家企业中展开,尽管规模有大有小、高附加值产品有多有少,但其所展示出的是一种创新意识和经营理念。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只能顶住压力保生存、抱团取暖求发展。

        “许多企业采取以废钢回收加工为主、多元化经营的运行方式,有的企业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规模;还有些企业借助退税政策与钢铁企业建立起紧密的产业链,共同保生存、促发展。”

        就此他特别强调,有鉴于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中民营企业居优、而钢铁企业以国企居多的现实,需要民企与国企在两种所有制混搭的尝试与创举中强强联合,闯出一条新路来:“这也符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两会精神。”

        在危机中要认清趋势

        重拾信心与调整战略为第一要务

        事实上,起草制定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是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年末中国废钢铁应用的比例将达到20%;比“十二五”翻一番,这更离不开国企与民企的默契配合、共同发展。

        而对于废钢铁的应用,早在2015年12月工信部《钢铁行业政策调整计划》中便已提出,鼓励推广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及装备应用,到2025年中国钢铁工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

        就此李树斌认为,未来中国废钢产业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提高应用量,而提升废钢应用量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却不仅是要依托技术的不断进步,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所给予的必要政策扶持。

        他特别指出,目前电炉炼钢中减少废钢使用比例已渐成趋势,因此仅仅冀望于提升电炉炼钢的比重来提高废钢应用是不现实的:“有企业电炉炼钢仅使用30%的废钢,其余70%仍为铁水。”

        就此他透露,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短流程的电炉炼钢政策倾斜,而相关方案已在制定中:“未来还将有其他方面的新扶持政策出台。”

        客观而言,虽然困难重重,但中国废钢产业在逆境中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废钢铁供需双赢产业链基本形成,钢铁渣深度处理高效利用初见成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管理平台和交易市场亦获全新进展。

        据介绍,自2012年工信部下发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以来,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先后已有分布在25个省、90个市和地区的四批、151多家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经过初审和现场审核进入工信部准入行业名录。

        四批企业的整体年加工配送能力已达到5000多万吨,占社会回收废钢的50%,并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工业化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有18家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和贸易企业在商务部组织的行业信用评价活动中被评为2A和3A级企业。

        “这不仅是废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成立22年来废钢产业发展最大的亮点之一。”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废钢铁加工配送工业化体系还将不断壮大,符合工信部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的企业将达到300多家,社会废钢加工能力将达到7000万吨。

        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士已经认识到: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能够与钢铁企业和铸造企业建立起一条讲诚信、讲质量,充分体现供需双赢的产业链。

        “未来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将150家准入企业中80%的企业都能够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范要求的钢铁企业和铸造企业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依托、产需共赢的产业链。这种产业链供应渠道要更加合理、稳定、紧密,一家钢铁企业要对应3~5家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一家废钢铁加工配送企业也要对应2~3家钢铁企业。”

        此外,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国已建成上百条高炉渣粉生产线和钢渣热焖生产线,目前铁渣利用率为65%左右,钢渣利用率为25%,比前十年提高了一倍有余。

        “许多企业在推广应用钢渣提纯工艺技术,钢铁渣生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复合粉技术,钢渣粉用于制造透水路面砖和公路材料技术,在转炉沉泥中提纯冶金喷粉技术等。”

        “很多企业还引进和制造出一些新的工艺设备投入生产,为十三五冶金渣深度处理和高效利用实现钢渣‘零排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树斌表示,为全力配合国家相关部委推进钢铁渣开发利用实施规划和深加工设备的技术引进国产化,在“十三五”前两年废钢协会将出台钢铁渣深度处理高效利用示范企业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同时也希望冶金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在“十三五”期间出台的申报项目,以争取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

        他透露,为贯彻实施废钢铁和冶金渣“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废钢铁和冶金渣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配合国家“2025中国制造”和工信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废钢协会将在全国评选20个钢铁渣“零排放”示范企业:“冶金渣,特别是转炉钢渣的综合利用率必须要达到60%以上。”

        据介绍,经过3年多的实践,相继在重庆和江阴开张营业的中国第一个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和废钢电子交易市场目前运行良好。

        2013~2015年,重庆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商品交易金额分别达到2000、7000、9000亿元,废钢产品交易金额所占比例分别为90%、70%、60%,不仅提升了废钢市场运行机制,也增强了市场活力。

        “废钢电子交易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受到国家相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的钢铁网’和大连、沈阳等地都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互联网+’号召,设立了废钢电子交易网络平台。”

        李树斌表示,受工信部委托,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协会创办了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信息管理平台,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的自然概况、设备加工能力和生产经营等方面信息逐步纳入了管理平台:“这项工作已于2016年5月正式启动。”

        就此他指出,废钢铁产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协会牵线搭桥企业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

        他透露,目前已有华东、华南、华北等50多家企业自发组织、定期召开废钢市场信息例会,共同商讨经营决策,实现市场价格信息共享;而辽宁、广州、天津钢铁协会和废钢协会分会也经常结合本地区市场变化组织企业活动,共同抵御风险。

        “今年协会正在编制取代2004年颁布的《废钢铁》国家标准(GB4223-2004)行业新标准,并将在此基础上打造中国废钢加工配送工业化的体系。目前已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冶金标准化研究院进行多次沟通,正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进行审核定稿。”

        据悉,为了配合财税2015[78]号文件,废钢协会还正在着手组织制定《废钢铁炼钢炉料级产品行业标准》。

        “产品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各种渠道的十余万家回收企业所回收的废钢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将把所有回收的废钢统一配送到废钢铁行业准入的加工企业,由其进行再筛选、再加工后方可作为正规的商品进入废钢市场。”

        此外,2016年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还将与中国工程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金属学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展开三个课题的研究合作:《废钢铁资源强国战略研究》,《废钢铁与铁水成本分析研究》,《废钢铁期货可行性研究》。

        “这三个课题对摸清全社会废钢资源底数、夯实行业基础工作,促进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指出,2016年及“十三五”前两年应着手抓好五件事:

        一是将废钢加工准入管理系统尽快完善,扩大其应用功能。同时,与重庆、南宁、上海、大连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和期货交易市场强强联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废钢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作用,推动废钢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抓紧制定废钢铁炼钢炉料和不锈钢废钢加工应用的行业产品标准,此项工作将会同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共同承担,两个标准初稿已经形成;

        三是对中国废钢铁加工设备能力标准体系进行核定,此项工作已进行两年,须抓紧正式行文上报相关部委立项;

        四是配合工信部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2010年出台的《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准入条件和管理办法》也进行修订并适时进行整合,对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企业和协会挂牌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自律,精准服务;

        五是继续向国家反映企业诉求,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各方面的财税政策和其他扶持政策的力度。2016年末各行业实行营改增后,协会还将一如既往地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尽管当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产业发展还将遇到重重困难,但只要坚持改革创新、搞好转型升级,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是促进废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在重重危机中焕发生机的根本保证。”李树斌在采访结束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