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业:“以钢为纲”别“强拆”

2014-1-23   来源:中国船舶报   作者:张弘弢

      近年来,由于航运市场运力与运量结构性矛盾的凸显,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反而刺激了拆船业的“逆生长”,加之国务院颁布《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要求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和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船舶,以及相关国际规范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使得越来越多的船舶被送入拆船厂,拆船市场的前景几乎一片“春意盎然”。然而,我国的拆船企业此时却有着难言的尴尬,全行业普遍亏损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拆船越多亏损越大,在市场旺季让人感受到一股“倒春寒”。 
      专家指出,问题出在了持续走低的下游市场。拆船企业的经营模式在于废船购进、拆解,然后出售废钢等拆船物资,消弭成本,获得收益。从一定程度上说,拆船企业就是“以钢为纲”,由于其利润空间往往取决废钢市场的稳定程度,所以,一个剧烈波动且价格持续下行的废钢市场必然导致拆船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近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下行态势明显,加之建筑业的政策调控,以及钢铁产能过剩,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废钢市场价格一路下滑,终端需求难以释放,这对于周期性极强的拆船企业来说,经营亏损也就成了必然。
      正是由于“钢元帅”的不断“跳水”,导致了我国许多拆船企业积压了大量拆船废钢,资金回收困难,还贷压力剧增,经营困局难以得到缓解,甚至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专家建议,在“以钢为纲”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拆船企业一定要谨慎选择经营策略,正确评估市场走势,说白了,就是不要“强拆”。然而,面对废钢市场不见好转的形势,拆船企业也并非无事可做,有专家认为,在市场震荡调整阶段,有远见的企业更应该练好自身的“内功”,倾力实现绿色拆船。
      绿色拆船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内化为拆船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论市场行情怎样变化,废钢市场如何波动,只有坚持绿色环保才是拆船企业的唯一出路,这是拆船行业本身的市场定位和性质特征决定的。而在当前,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好下游市场的培育,尤其是提高废旧船舶物资的再利用率。目前,国内拆船企业还是将绝大部分的拆船物资用做废钢出售,不仅附加值低,也加重了拆船企业对于废钢价格的依赖。因此,提高拆船物资的利用率将是在废钢价格不振的市场环境下,拆船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且,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早已明确提出鼓励废旧船舶物资、设备的再利用和再制造。我国拆船企业不应该将绿色拆船仅仅局限在绿色拆解方面,而应该具备更为广阔的产业视野。
      “以钢为纲”或许是拆船业天生的无奈,不过事在人为,如果拆船企业真正具备了“智慧拆船”的理念,能够坚持不懈地推进绿色拆船事业,那么摆脱“钢元帅”的束缚,迎来真正的春天或许也将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