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发展形象 解市场尴尬 创绿色产业
——访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

2013-10-22   来源:《中国船舶报》拆船专版   作者:刘志良

     2013年已过大半,本来应该处于市场活跃期的拆船业却是“旺市不旺”。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2年开始至今,虽然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依旧,老旧船舶退市活跃,但是受国内经济增长回落,内需拉动乏力,废钢市场需求不振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拆船企业面临着严峻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不仅望船兴叹,而且普遍陷入亏损境地。他说,在当前形势下,国内拆船企业唯有冷静面对,苦练内功,挖掘潜力,开源节流,与此同时,还要放宽眼量,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善于捕捉眼前及未来的发展机遇,为破解当前尴尬的市场环境和困境创造条件。同时,他也呼吁,在国家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时期,政府部门应该继续给予包括拆船业等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帮助拆船业走出当前的市场困境。

“旺市不旺”显尴尬

船舶淘汰活跃,拆解市场低迷,叫好不叫座

     “在当前废船退市活跃期,中国的拆船市场却面临旺市不旺,的确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谢德华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当前中国拆船业的境况。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造船市场、航运市场陷入低迷,这本该是拆船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事实也是如此,2009年至2012年四年间,我国年均拆船量超过200万轻吨,其中,2009年拆解量超过310万轻吨,达到历史最高峰。但好年景并未持续太长时间。谢德华介绍,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助推大量老旧和高耗低能船舶退出航运市场,但是拆船业向好的市场预期并未出现,反而是拆的越多,赔得越多,导致拆船业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谢德华认为,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反映制造业景气度指数PMI持续下行,房地产政策调控等因素对钢铁需求造成巨大的影响,钢铁产业出现了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导致了国内废钢市场剧烈震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废钢价格的大幅下跌。2011年9月,国内废钢的市场价为3700~3800元/吨,时值2012年9月,废钢价格下跌到2500~2600元/吨,目前,废钢价格在2200~2300元/吨区间徘徊,尽管期间废钢价格也出现过反复,但价格下行震荡始终没有根本性转变。进入2013年前后,随着废钢价格略显抬头,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加上对春季基建开工和换届经济的期待,一些拆船企业订购了不少废船,但是市场向好的预期并未出现,导致拆船企业大量废钢积压,亏损是在劫难逃了。据统计,2013年1-9月的拆解量与上年同比下降了31%。在这种形势下,拆船企业的“出手”自然变得十分谨慎。
     “同时,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拆船企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谢德华指出,从2011年开始,拆船业就没有任何税收政策扶持了。从拆船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是否有税收政策扶持对拆船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据了解,目前进口废船关税为3%,拆船企业在购买进口废船时,仅关税和增值税合计就达20.51%。而购买国内废船因无法取得进项增值税发票,不能抵扣,拆船企业税负极高,这里还不包括人工成本、进港、卫检、动检、拖船和危废处理等费用支出的增长。因此,这些对既承担社会责任,又讲求经济效益的拆船企业来说,不能不严重影响了拆船企业的积极性,以及市场竞争能力。

产业定位释误解

废船资源再利用,利国利民,推进产业进步

     “说到拆船市场的尴尬处境,我们同样不能不说社会对拆船业误解也曾是十分尴尬的。谢德华表示,虽然我国拆船业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社会有很多人还是谈拆船色变,第一印象这是回收废旧船舶的行业,认为拆解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准确的。其实拆船业正是通过对废旧船舶的安全环保拆解,来有效解决废旧船舶的‘二次污染'问题,把废旧船舶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乃至消除”。谢德华如是说。
     200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她的问世,正式明确了拆船业作为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201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首次把拆船产业发展项目写入国家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所有这些,都是对拆船业30多年发展的肯定,给拆船业的规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鼓舞”。谢德华表示。
     准确的产业定位不仅利于消除人们对拆船业的误解,也给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了在拆船业中哪些活动是受到鼓励的,哪些是受到限制和需要被淘汰的,对拆船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目录的颁布还解决了很多拆船行业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在银行授信、建厂选址、设施设备研发、再制造等方面,都给予拆船业无形的支持。据悉,目录的颁布后,一些拆船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环保设施改造中获得了银行的支持。

内外合力求破局

政策应扶持,企业练内功,机遇中求发展

     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国家要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还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拆船业都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我国已是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今后我国拆船业会承担很多船舶有害、毒害物质的处理,这是拆船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谢德华呼吁,在当前拆船业举步维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拆船业在相关信贷和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外力支持,缓解当前拆船业面临的困难局面,为拆船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减负”。
     虽然当前遭遇了市场困境,但是我国拆船业发展仍有发展机遇。谢德华介绍,随着国际社会对碳排放的日益关注,国际海事组织的新规将陆续生效实施,一些高耗低能的老旧船舶不仅不符合国际新规范的要求,还会增加船东的营运、维护成本,船东只能“忍痛割爱”送拆老旧船舶。最近,欧盟在香港国际拆船公约生效前,制定了新的拆船法案,要求悬挂欧盟船旗的船舶必须在得到授权的绿色拆船厂进行拆解。同时,我国政府也准备出台助推船东加快运力结构调整,汰旧更新的新措施。因此,未来废旧船舶的淘汰量仍将保持一定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拆船业创造了需求和市场机遇。
     要想更好地抓住这些机遇,谢德华建议拆船企业首先就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走绿色拆船的道路,力争在废船的贸易、拆解、管理、销售、产品等五大环节创新实践,打造拆船全过程的绿色品牌。毕竟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的安全环保标准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绿色拆船是大势所趋,越早开展绿色拆船工作,未来就能占据市场主动。其次,拆船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队伍培养,细化内部管理,以精细化、经常性、预先性的管理取代粗放型、突击性、滞后性的管理,实现绿色管理,进而实现管理增效。再次,在当前国内经济调整时期,相关市场复苏缓慢的形势下,拆船企业要积极培育下游市场,加强对废旧船舶物资的再利用再制造的研究,提高废旧船舶物资的附加值,进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